• 保存到桌面 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社会

商业助推公益前行,连支教都玩起了“互联网+”

时间:2016-10-24 17:27:05  作者:小米  来源:中国教育热线  浏览:361  评论:0

相信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曾萌生过去偏远地区支教的想法,凡是亲身实践过的那必定是印象深刻。一个个本该是正处于接受教育年龄段的孩子,因为种种原因,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室或没有一个专业的教师。

物资的匮乏、知识的落后、关注度的不足,让这些地区的教育问题长年来处在一个无比尴尬的位置。

 


支教的队伍来了又走,带来了希望,又无法改变现实。传统的支教活动,在面对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时,也显得力不从心。公益,在大山里发不出太多声音。

要解决这种尴尬,必须先转变思维。

通常意义上,我们总是把公益和商业作为两个对立面来看。似乎,凡是公益就不应该涉及任何商业,怕变味,怕跑调。

北大爱心社,就是一个例子。


北大爱心社每年都会组织支教活动,我们知道,支教是需要钱的,因为要为山里孩子带去教育用品。因为担心商业赞助的介入会影响支教的初衷,北大爱心社很少主动拉赞助,也鲜有赞助商。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,传统的支教活动效果甚微。

“商业”是老虎吗?为什么“公益”要避而远之?这其实跟我们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信任度缺失有关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很多时候,急功近利者们让公益变了味。实际上,当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时,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社会对公益的态度。

公益与商业的结合已经是社会的大趋势。马云爸爸在首届全球XIN公益大会上说,做公益需要钱,但是只有钱是远远不够的,你还需要付出时间、精力、智慧和激情。做公益不是做慈善,公益是群体行动,它强调的是一种影响力,不是花了多少钱,而是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。马爸爸坚信“公益的心态、商业的手法”是做公益最好的办法。因为今天的公益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参与,包括政府、企业家、科学家等等,集各家之所长,才能发挥最大的善能。

所以说,已经不能将公益与商业割裂开来看。北大爱心社也只有寻找志共道合的商企,才能真正做出事情来。

在转变了思维之后,如何将商业与公益完美结合,又是一个问题。

这个问题放在具体的公益活动中,则是一个个不同的方法论。就如前面提到的支教,将公益与商业结合,那就意味着必须创新,转变传统的支教模式。

其实,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,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。问题是,如何才能打破信息壁垒?

毫无疑问,互联网是最佳工具。“互联网+支教”的新模式由此而生。



所谓“互联网+支教”模式,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,打破时空限制,在课堂上播放由老师提前录制或在线直播的课程,而在线下再由老师或支教志愿者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。

杭州狮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开课啦”在2016爱心万里行活动中,与北大爱心社共同实践了这一新模式——“互联网+支教”。

“开课啦”就是这样一个面向中学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。它已经搭上了信息化的高速列车,将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步带到每一个山村,它为每一次心存善念的支教活动提供持续性、无限性和专业性的保障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首先,“互联网+支教”的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,只要轻点鼠标,学生就可以接触教学教研的最新成果,促进优质资源的分享。

其次,“开课啦”平台上的老师教学水平都非常高,80%来自国内知名院校,具有多年教学经验,充分保证教学内容的专业性。同时,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,也为老师提供了学习的范本,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,整体提高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。

另外,“互联网+支教”的模式整合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点,在正常教学外允许学生按照自身水平选择合适的课程自主学习,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而日益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,则为“开课啦”提出的“互联网+支教”模式提供了良好土壤。



相信,当“公益”开诚布公之后,“商业”将把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,这就是两者之间美丽的化学反应


精彩推荐
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 
投稿邮箱:418526785@qq.com  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闽ICP备17001828号-4
Powered by OTCMS V1.70 Beta